公司新闻
展开分类
收起分类

高温已过9月份重点关注鱼病

2022-04-02 14:46:03

9月份,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,昼夜温差较大,沿海地区台风、雷雨等自然灾害仍可能发生。本月是投饵量全年高峰期,池塘水质易恶化,容易诱发各类养殖水生动物疾病,各地要注重加强对养殖水质管理。根据近三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,9月份需关注以下疾病。
 



1、草鱼出血病: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,临床以红鳍、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。发病水温为20℃~30℃,在水温高于20℃时流行,25℃~28℃为流行高峰,有发病快、流行广、死亡率高的特点。9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,各草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。

2、“鳃出血”病(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):主要发生对象为异育银鲫,9月份也是高发期之一,发病水温为15℃~33℃,以24℃~28℃最为严重,当水温升高至30℃以上时,该病的发生率会有下降。主养区江苏省近年来发病情况较为严重,其他养殖区也有发生,江苏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等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

3. 链球菌病:主要危害对象是罗非鱼,在水温长期过高、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下暴发。流行水温为25~37℃,水温降至20℃以下时较少发生。在水温高于30℃时最易暴发,主要危害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。该病的发生与养殖密度大、换水率低、饵料质量差及投饵量大等因素密切相关。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罗非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。
 
4、锦鲤疱疹病毒病: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,发病水温为18℃~30℃,尤其在22℃~28℃易发生。广西、江苏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四川等地需重点防控。
 
5、刺激隐核虫病: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、石斑鱼、卵形鲳鲹等,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育水温25℃左右,秋季是该病的高发期。以病鱼皮肤、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,特别是台风过后,海区环境变化大,鱼体抵抗力差时更易爆发。福建、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及沿海省份需重点防控。
 
6、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:一般发生在养成阶段,此病传播广、致病性强、死亡率高,是目前危害对虾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。多由于投苗密度过大、饲料投喂过量,养殖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,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。
 
7、河蟹颤抖病:发生对象为河蟹,池塘、稻田、苇田、网围养殖河蟹均会发生,江苏、辽宁、安徽、湖北等河蟹养殖区需重点防范。
 
 
防控措施
 
1、要继续加强水质调控,防止降雨、强风等天气骤变给养殖水体带来的影响;视天气、水温等情况,科学设定投喂量和投喂方法;坚持巡塘,发现异常情况,及时处理;加强病害防控。
 
2、各地昼夜温差逐渐增大,上下水层对流加大,投喂量、排泄物的增加致使水中污染物积累,因此,要特别注意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变化,防止浮头甚至泛池或氨氮、亚硝酸盐中毒。注意补水,有条件的加大换水量,同时适时开启增氧机,避免缺氧。
 
3、病害防治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,在相关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指导下实施。